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92948
危重患者在院前转运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
     [摘要]目的 分析危重患者在院前转运的危险因素,为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由本院急救科进行转运的1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初步诊断、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SpO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转运过程中的供氧装置、转运人员职称、转运时间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190例患者,SpO2降低>5%的患者有120例,SpO2降低≤5%的患者有7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意识状态对SpO2降低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疾病部位类型、护士职称、转运时间、供氧装置等指标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士职称、呼吸系统疾病、供氧装置是导致SpO2降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士职称、呼吸系统疾病、供氧装置是导致SpO2降低的危险因素,在转运过程中必须针对上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患者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关键词]危重患者;院前转运;血氧饱和度;危险因素;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3-224-03

    危重患者的有效转运一直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及难点,虽然转运时间可能不长,但是受到转运过程中医疗设备条件、医疗环境、医护人员水平等多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等情况的发生[1-6]。有不少学者研究发现,血氧饱和度(SpO2)的下降可能会损伤红细胞,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7-9]。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危重患者在院前转运的危险因素,选择2017年1~12月的1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由本院急救科进行转运的19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调查,调查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后展开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性别、年龄、初步诊断、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SpO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转运过程中的供氧装置、转运人员职称、转运时间。在转运开始时和到达急诊科时分别测定记录1次SpO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运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比较

    纳入本次研究的190例患者,SpO2降低>5%的患者有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平均年齡(68.2±11.3)岁;SpO2降低≤5%的患者有70例,男4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6±14.3)岁。

    2.2 转运前后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意识状态对SpO2降低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疾病部位类型、护士职称、转运时间、供氧装置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转运前后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士职称、呼吸系统疾病、供氧装置是导致SpO降2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为了对危重患者进行更为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转运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相关因素,减少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转运时间虽然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但由于转运时医疗条件的限制、环境的改变、转运人员资历参差不齐、患者病情各异且稳定性差,可能导致危重患者出现血压改变、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心律失常和意识变化等,其中以SpO2降低最为常见。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士职称、呼吸系统疾病、供氧装置是导致SpO2降低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越高,则在转运的过程中SpO2的下降越明显,其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年纪越大,其机体器官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呼吸系统功能的衰退本身就容易引发生理性低氧血症,因此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干预[9]。有学者研究发现[10],年龄是患者手术后引发低氧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其论点与本研究基本一致。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高低,也是引起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认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客观反映患者的生理变化情况,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同时在转运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下降也越明显,因此对于评分较高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下降明显高于其它系统疾病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该类型的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支气管或者肺部,直接影响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11]。有研究发现,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最容易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12]。因此对于该类型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必须给予有效的氧供给,防止血氧饱和度下降太快。本研究发现氧气袋明显不能满足上诉要求,使用氧气袋的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高于使用其他供氧设备的患者。氧气袋虽然使用方便,但是不能持久维持压力,供氧时间短,不适用于转运时间较久的患者使用[13]。转运人员的工作经验也是影响患者血氧饱和度的重要因素,职称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更能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转运[14-15]。转运的时间越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就越明显,但多因素分析又发现转运时间并非引起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危险因素,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百拇医药(古艳钗)
1 2下一页